2025年主汛期以来,云南省遭遇多轮强降雨,全省同期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至20%,地质灾害预警响应达3次。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昆明中心”)以科技为矛、以专业为盾,联合部、局及省内专家,开展了4轮应急防御支撑任务,全力支撑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闻令而动
云南省位于板块碰撞带,地质活动频繁,岩石破碎且断裂带多,是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加之地形落差极大,形成“一山有四季”的立体气候,这种特殊条件导致暴雨、冰冻等极端天气频发,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今年汛期以来,昆明中心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党组、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优势,采取常态驻守和机动防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动态调配技术力量,累计派出4批次技术团队,聚焦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支撑需求,协同云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趋势研判、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避险防控,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
专业支撑
任务期间,昆明中心技术团队通过云南省地灾监测系统多次发现滑坡隐患点触发红色预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和技术服务单位共同研判,提前预判滑坡风险,指导群众及时转移,避免造成人员伤亡。这种“系统实时监测+现场核查研判”的作业模式,使隐患排查效率大大提升,在“龙舟水”期间实现100余处隐患点全覆盖排查。紧接着,在6月18日至7月2日的新一轮强降雨过程中,昆明中心再派3个工作组、6名专家,前往大理、昭通、曲靖、红河、文山等地,参与40余处隐患点的排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处置建议,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雨同舟
7月9日,威信县黑龙村发生山体滑坡,接到灾情信息后,昆明中心地质灾害专家闻东迅速赶赴现场,与部省联合专家组紧急集结。面对仍在滑动的坡体,专家团队冒雨徒步穿越泥泞密林,在灌木丛生的滑坡后缘开展实地踏勘,最终高效完成灾情调查、成因分析及处置建议等工作,及时提交了应急调查报告,为抢险救援和灾后综合治理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8月6日,芒市中山乡突发泥石流灾害,刚结束前一处隐患点处置的技术骨干郑庭、伍波凌晨火速赶往应急指挥部,了解情况并开展风险研判,天刚亮就奔赴现场进行联合调查,协助当地政府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雨一直在下,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点开展险情处置工作,正如郑庭所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跟着雨跑,雨到哪我们就追到哪筑防线。”芒市自然资源局8月11日专门下发感谢信,对昆明中心专家组“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连续作战的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目前,灾害点已实施24小时专业监测,后续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在2025年主汛期多轮强降雨的严峻考验中,昆明中心的地质工作者始终坚守在地质灾害防御的最前线。他们不辞辛劳,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分析风险,用建议指导处置,为守护一方平安付出了辛勤努力。从“龙舟水”期间成功预警避险,到多次突发滑坡的紧急科学处置,这支队伍用专业实力持续筑牢着云岭大地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