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1日 星期六

依托地质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精准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侧记

作者:张 龙 发布时间:2022-09-06

地质调查是精准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技术支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大有舞台。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通过深悟“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立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践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地质工作精准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子,既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又对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具有积极导向意义

让“农夫山泉”现象成就“强农富农”效应

在素有“云南东大门”之称的富源县,继去年打出“惠民井”为当地百姓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后,最近昆明中心云南富源—贵州盘州矿集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又传来喜讯。据悉,项目组通过系统采集分析该区域地下水样品,在富源南部三叠系碳酸盐岩含水层中发现地下水锶含量达到了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限值(≥0.20mg/L)。目前,已初步圈定开发潜力区3个,其中10个泉点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锶作为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矿泉水的精华,最初的巴马和国内一些地区的高锶水成功案例便是典型,可以预见,只要当地人民政府开发利用好这一泓清泉的资源,让“农夫山泉”现象成就“农夫山泉”效应,“强农、兴农、富农”的局面便可打开,乡村振兴的步伐必将更进一步。


使“红火楚雄”建设增添“富硒生态”力量

随着昆明中心与楚雄州人民政府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也相继落地,中心先后在该州部署了滇中楚雄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滇中大姚、姚安、南华、双柏四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两个项目,去年,通过对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及其附近8992 K㎡的土地质量调查,基本摸清了楚雄州任务区域的土地质量家底,准确掌握了表层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及有益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成功圈定出富硒特色土地24 K㎡,并向楚雄州人民政府移交阶段性图集和成果报告,为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调整农业发展结构,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优质绿色农产品质量提供了技术依据。今年截止目前,两个项目总共已完成1912K㎡的土地质量调查,相关样品的分析结果也将在下半年产出,期待未来捷报频传,进而通过发展“富硒生态”产业更大促进“红火楚雄”建设蓬勃兴旺。


为“桃花水母”保护贡献“绿色旅游”智慧

桃花水母作为一种原始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最早诞生于约5.5亿年前,其珍惜程度可与大熊猫媲美,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对水质条件要求极高,故它的出现是环境变好的重要标志。在富源县十八连山国有林场办公院内,一个圆形观景池依地势而建,四周被围栏精心围护着,池水清澈见底,正值荷花盛开,几只桃花水母如绽放的粉蕊畅游其间……据林场负责人介绍,2020年该桃花水母出现在林场观赏池内,经有关专家鉴定后确认为濒临灭绝的“索氏桃花水母”。连日来,负责该区域生态修复支撑调查的昆明中心技术人员应林场邀请对桃花水母栖息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水环境特征进行了现场调查,得出了栖息地水源主要来自于周边泉水汇入的结论,并充分考虑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环境特征,对科学保持栖息地水质、合理开发“桃花水母”品牌绿色旅游提出建议,在通过更好保护桃花水母的举措中深挖经济效益,既能有力支撑乡村振兴,又能在保护好环境上增添动力。


下一步,昆明中心将持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积极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作用,始终做到兵马出动,技术支撑,精准对接地方需求,有力服务地方建设,高质量开展地质工作,为助力打造好乡村振兴云南样板贡献力量、智慧和方案。